情思万端:析李商隐《无题》诗

“直道相思了无益,未妨惆怅是清狂”

Posted by Zhiyu He on February 23, 2025 · 16 mins read

情思万端:析李商隐《无题》诗

何志宇 2025年2月23日

有唐一代,李商隐因诗精致朦胧而独树一帜。后人评其诗“一唱三叹,余音嫋嫋”,深深着迷于其绚丽的语言、精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。除却“一篇《锦瑟》解人难”,李商隐也留下了众多缠绵悱恻而寓意飘渺的《无题》诗。“无题”彷佛是他与读者所玩的一种特别的游戏。他像是有意隐藏自己原想表达的确切含义,却深信真正的知音自会参透诗中的奥秘。

从表面上看,这些《无题》诗大多诉说相思之深和无缘之苦。诗歌是内心情感世界的反映,有人因而以李商隐本人的情感境遇为参照来鉴赏。自屈子以降,中国文人都有以男女情事寓君臣遇合的传统,故也有人谈李商隐因诗自托身世,抒宦海浮沉之慨。

我更愿意将《无题》诗视为李商隐对生活中与追求、遗憾和思念有关的普遍情感体验的探讨。上至公子王孙,下至布衣黎庶,都会经历未满、无缘和残缺。这些要素是生活的底色,是艺术美的来源,也是悲剧之所以摄人心魄的根基。李商隐将这些错综复杂的感触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,让古往今来的读者们都能捕捉到发生共鸣的音符。


新月
来是空言去绝踪,月斜楼上五更钟。
梦为远别啼难唤,书被催成墨未浓。
蜡照半笼金翡翠,麝熏微度绣芙蓉。
刘郎已恨蓬山远,更隔蓬山一万重!

君言当归,却是虚言一句,自相别后便杳无音信。只听得报晓之钟于五更响起,残月西照在楼阁屋宇间。这种情思并非无端而起,乃是夜来梦得相会、醒后悲戚寂寞所致。梦中的重逢愈是真实动人,现实中的分隔便愈是无助断肠。情到深处,便急急下笔以寄相思之意,待到书罢却才发现连墨都没有磨浓。

红烛映衬着有金翡翠装饰的绮丽帷帐,麝香隐隐穿度而来,弥漫在华美的芙蓉褥周围。正似“翡翠衾寒谁与共”,此间独缺心上人的踪影。尾联直言相隔邈远,缘会难期,更凸显情意之绵长。

所谓“日有所思,夜游所梦”。在线性叙事结构里,应是先有思念,后有梦境,最后梦醒。诗人却打破了这一既定框架,将迷离的梦境和朦胧的现实交织在一起,并糅合了悠远绵长的情思,赋予了全诗深邃别致的意味。


芙蓉塘
飒飒东风细雨来,芙蓉塘外有轻雷。
金蟾啮锁烧香入,玉虎牵丝汲井回。
贾氏窥帘韩掾少,宓妃留枕魏王才。
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。

人说“春风化雨”,东风携细雨传来了春日的气息,莲花池外有些微的雷音,也似马车辚辚而过。春日既催生着万物蓬勃生长,也拨动了主人公隐秘的情丝。颔联写重帏深闺的幽寂。闭锁的香炉传度来氤氲缭绕的冷香,状似玉虎的辘轳发出汲取井水的声响。“香”谐“相”,“丝”同“思”,暗合思念牵挂之意。

在这样一种春日融融而情思袅袅的氛围里,我们自然在期待主人公会经历何种情感体验。诗人在颈联连用两处典故,好似为主人公的境遇做镜像。上联援引了一则圆满的故事:晋人韩寿仪表堂堂,为权臣贾充征为司空掾,他引得贾充之女爱慕,两人暗通款曲,也获贾充首肯而终成眷属。下联的故事则以无尽的遗憾告终:后人附会曹植倾心于甄妃而不得,他在甄妃离世后收到了其遗物金镂玉枕,因睹物思人而凄楚不堪,后在洛河因景生情而作《洛神赋》。

在诉说了这些缠绵悱恻的故事后,诗人以一联奇句作结。这是主人公的大胆自白,也似诗人在看破纠葛后的谆谆劝诫:不要让情思随春花恣意生长,因为再炽热而深刻的情感,也逃不过化为灰烬的悲情命运。

世间有千般无可奈何,也有万种求而不得。有人会说这些遗憾都是生活的底色,有人会说要主动放下而向前继续。诗人却用“春心莫共花争发”这一似嗔非嗔的言语,将遗憾的情思书写到了极致。


灯烛
凤尾香罗薄几重,碧文圆顶夜深缝。
扇裁月魄羞难掩,车走雷声语未通。
曾是寂寥金烬暗,断无消息石榴红。
斑骓只系垂杨岸,何处西南待好风?

开篇将镜头陈设在闺阁绣户内,写凤尾绫罗绸缎,写碧纹圆顶罗帐,更写那个在深夜忙于缝制的主人公。她心怀好合之意,却是独守空闺。主人公与心上人有过相遇,她曾着忙用团扇遮面,想尽力掩饰内心的娇羞。马车急急驶过,他们终未搭上一言片语。

红烛销尽,长夜漫漫,主人公因思念未眠,也为意中人消得憔悴。直等到春日已尽,石榴花红,怎奈别后仍是杳无音信。他身在何方?他会知道她正为他执着守候吗?但无论如何,她“愿为西南风,长逝入君怀”,总在盼望能有再度相会的时节。


花蕊
重帷深下莫愁堂,卧后清宵细细长。
神女生涯原是梦,小姑居处本无郎。
风波不信菱枝弱,月露谁教桂叶香?
直道相思了无益,未妨惆怅是清狂。

在寂寥清冷的重帷深闺中,主人公难以成眠,正细细回味过去的境遇。也曾幻想拥有如巫山神女般浪漫浓烈的际遇,实际上却是一厢情愿,正如青溪小姑一般独处,怎会拥有这样美好的可能。

身世浮沉,雨打风吹,虽似细弱的菱枝,却愈遭风雨催折。即使如质美的桂叶,也难有月露滋润使之飘香。哪怕相思全然没有益处,也不妨碍一往情深。


红檐
昨夜星辰昨夜风,画楼西畔桂堂东。
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
隔座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蜡灯红。
嗟余听鼓应官去,走马兰台类转蓬。

诗人将思绪聚焦于昨夜的风物,为叙述添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滤镜。昨夜星光闪烁,凉风习习,在琼楼玉宇内共同度过的时光成为了回忆中清晰的断面。那里想必是高朋满座,宾主尽欢,但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?诗人话锋一转,未写宴饮之景,直抒相思之意。由于时空阻隔或规则桎梏,有情人无缘比翼齐飞,却仍心心相印,互有默契。

颈联描摹宴会觥筹交错的喧闹场景。大家猜钩嬉戏,共饮春酒,那手中的藏钩和乘酒的杯盘,一定留有意中人触过的余温。在共玩分组猜物的游戏时,画堂内灯烛萤煌,更映衬着佳人的如花笑靥。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二回也有射覆的雅集,此情此景用于宝玉和黛玉倒也未为不可。诗人在尾联由回忆转至现实。时已五更,将不得不赴秘书省当差,正似身不由己的孤蓬,只好将温存的记忆隐遁,独自消化那离愁别恨。


河流

读罢这些有着千般情思和万种滋味的《无题》诗,我不禁想到了沈从文在《边城》的结尾写下的句子:

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,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,还不曾回到茶峒来。…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,也许“明天”回来!

翠翠和傩送还能否重逢?也许。假如真的重逢,还能保有过去的情谊吗?未必。那就珍藏着回忆,放下郁结的情思,让一切都随风飘远。